近期,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公告,對《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》和《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辦法》進行修訂,為鋰離子電池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樹立了新的規范。
《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》(下稱《行業規范條件》)不僅明確了生產企業的基本要求、技術創新能力、產品質量管理、安全生產和環保等方面的具體規范,還強調了資源循環利用的重要性,旨在推動行業向綠色、低碳、可持續方向發展。這一政策的修訂,標志著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正步入一個更加注重技術創新、質量提升與環境保護的新階段。
《行業規范條件》要求,企業應依據有關政策及標準,開展鋰離子電池碳足跡核算。鼓勵企業在產品研發階段加強資源回收和綜合利用設計,做好鋰離子電池生產、銷售、使用、綜合利用等全生命周期資源綜合管理。企業應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,將研制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鋰離子電池交由具有處理能力的機構處理。鋰離子電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應依證分類收集、貯存、運輸、綜合利用或無害化處理,工業污染物達標排放,溶劑回收率≥90%。
長期以來,作為國內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領軍企業,聯美集團成員企業巴特瑞科技始終堅持綠色低碳發展,積極踐行環境、社會及治理(ESG)理念,不斷加碼綠色技術創新,是綠色發展理念的積極踐行者和推動者。
當前,新能源電池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期,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長,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屢創新高,為鋰離子電池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。然而,市場的繁榮也伴隨著挑戰,如何保障電池供應的穩定性、提高電池性能、降低生產成本以及實現廢舊電池的有效回收與再利用,成為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。巴特瑞科技深刻認識到,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是破解這些難題的關鍵。因此,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,積極探索電池回收與再利用技術,力求在新能源電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發揮更大作用。
在技術實力方面,巴特瑞科技始終堅持綠色低碳發展,以“零碳巴特瑞、智慧巴特瑞”為目標,大力推進“綠色生產+智能制造”,擁有自主研發的全自動、免放電物理拆解的行業首創核心技術,成功解決了拆解過程中“電解液冷凝、電池粉塵污堵、收率偏低”等行業難題。
巴特瑞科技所擁有的動力電池多級利用及“干法”拆解再生利用的核心專利,可兼容拆解不同結構、不同尺寸,不同型號的動力電池單體或模組。不僅如此,該“干法”工藝技術不產生廢水,整條生產線處于密閉環境,散逸氣體RTO環保處置,真正做到了資源化、碳回收、安全環保無污染,真正實現“變廢為寶”,創造“綠色財富”。
目前,巴特瑞科技的創新工藝,已先后入選《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設備目錄》、《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》。未來,巴特瑞科技將繼續秉承“創新驅動發展,綠色引領未來”的理念,持續加大在新能源電池領域的研發投入,不斷突破技術瓶頸,推動行業技術進步,同時積極響應國家關于新能源電池回收的政策導向,進一步提升回收效率與利用率,為構建資源節約型、環境友好型社會貢獻力量。